
學術專區 --憶,紀錄九份的心情
2014-10-16
憶,紀錄九份的心情
1989年伯欽因舉辦東北角攝影活動之餘,順道探訪---九份,一個曾擁有輝煌歲月的黃金山城。初見的印象實在難與傳說中的「風采」聯想串織;四處可見的殘破舊厝,稀稀落落的行人,公共設施付諸闕如,整個山城聚落幾乎找不到一家麵攤,其蒼涼之景象,令人不勝唏噓。
但是,那份恬靜的鄉居情懷、古樸的房門結構、山坡間石梯甬道、奇特的柏油屋頂造型,比比皆是攝影創作中,絕佳的美學構成元素,細細品味之餘,不禁令人擊掌叫好,直覺此地可作為攝影專題來創作。
於是,伯欽在指導攝影班學員學習攝影的階段中,便將九份列為「用心體會先民文化之意涵,用鏡頭來結構影像美學」的習作場地。在這段時間裡,除了領會了這座黃金山城的繁華歷史及其隨後而來之蕭條苦澀的灰色歲月,更親眼目睹因媒體傳播而再起的第二春。
假日洶湧的觀光人潮車陣,擁塞了這原本被遺忘的小鎮,隨著旅遊投資的大量挹注,商業行為又趨活絡,整個聚落之景貌快速的轉變著,九份的名字又再次在人們的口耳間相傳。但九份真的就這樣復甦了嗎?眼見一分新的經濟力進駐九份,這聚落的原有特質就消失了一份。當九份原味消失殆盡之後,單純以「模糊的舊時記憶」為號召,是否足以維持它恒久不衰之經濟榮面?或我們該為這昔日「黃金小鎮」留下什麼給後代子孫?
或許,攝影負有記錄歷史的天賦使命,是其它藝術所不能比擬。也唯有透過影像忠實的將這些先民所烙下的印痕一一留存,給予後人追憶之憑藉與印證。